Photo by Gregor Moser on Unsplash
作者:楊雅安 (食農教育點子膠囊 管理師)
相信各位家長多少有聽過「多讓孩子吃魚會變聰明」的新聞,確實多項實驗證實,吃魚好處多多,魚肉屬於優質蛋白質,營養也相當豐富。而且臺灣四週環海,豐饒多樣的海產形成特有的「食魚文化」,造就很多美味的海鮮料理。但多數台灣人對於餐桌上的海鮮其背後的故事瞭解不多,而且愈來愈多是進口的水產品,這反而造成海洋資源幾近枯竭,破壞了永續生存的環境。
該怎麼「食魚」對孩子好又同時維護環境呢?
如果能在買魚和吃魚前能瞭解「魚的故事」,選擇水產品時能有更多判斷的基礎知識,懂得選擇什麼樣的水產品可以讓產業與環境永續,例如瞭解臺灣週圍的洋流會帶來哪些當季的魚種?什麼樣的捕撈漁法才不會破壞海洋生態?養殖漁業等議題,進而在購買時挑選友善環境的水產品,才能吃得永續又美味健康。
居家食魚教育,更聰明的引導孩子好好「食魚」
然而現在許多家庭因水產品烹調繁雜或甚至不太會挑魚刺,使得家庭的餐桌上鮮少有水產品,更遑論是全魚料理,讓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吃魚,因此建議先選擇適合的繪本一起共讀,再上市場挑魚,並一起料理,感受自己動手做的最棒成就感,最後教孩子吃魚步驟,慢慢學習挑魚刺到吃全魚。讓「食魚」這件事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兼顧個人營養、環境永續。
以上都涵括在「食魚教育」要傳達的理念中,懂魚、選魚、食魚,吃出環境、產業以及文化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