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慧君 (煮煮日 Cali老師)
食物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
食物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根據農委會的定義,安全的食物是:
- 非腐敗、變質或未成熟者
- 不含有毒有害的物質
- 不染有病原微生物
- 不含有不潔物或異物
長久以來,在安全衛生條件逐漸改善之後,因為病原菌或異物汙染食物的案例也逐漸下降,但維持衛生安全仍舊是食物及食品最重要的底線。消費者能夠做的除了慎選來源,在食物交到我們手上之後,也必須維持良好的保存條件,延緩腐敗以及避免病原菌入侵。
實際做法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保存食物五大要點:
- 保持清潔防止汙染
- 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 徹底煮熟殺死微生物(溫度高於70度C)
- 將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下,防止細菌滋生(冷藏低於5度C或是熱藏高於60度C)
- 使用安全的水及安全的原材料避免來源汙染
在農業開始工業化後,令人不放心的因素也開始轉變成了農藥、人工添加物、動物用藥等等甚至是基因改造。購買時最明顯的轉變是食物開始變成了食品,購買地點從富有人味的傳統市場轉向條碼超市,走一圈賣場,貨架上滿滿的是包裝精美爭相鬥豔的加工食品。
當食物變成商品,需要更堅守食物原有價值
當食物變成了商品,消費者的選擇看似變多,其實我們的選擇是被刻意引導與限制了。但慶幸的是,有一群人堅守著食物原有的價值,那就是在大自然的循環過程中提供人類滋養而後回到自然。
有機農業、自然農法、草生栽培、綠色保育、友善耕作、人道飼養、無毒養殖、永續漁業等等名詞開始出現,我們也開始更有意識的重新認識食物與人類的關係甚至與地球的關係。
選擇有益的食物,也同時支持環境永續
地球不是只有人類居住,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互重共存,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食物也能同時支持著環境永續。當個聰明的綠色消費者,實踐綠色消費3R3E原則降低消費行為對環境的衝擊 :
- Reduce 消費減量
- Reuse 重複使用
- Recycle 回收循環
- Economic 講究經濟
- Ecological 符合生態
- Equitable 實踐公平
在現代化快速步調中,省時便利的處理三餐也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但不變的是這些食物還是要吃進肚子裡的,還是要餵養孩子的!其實孩子的味覺很敏銳,0 ~ 6歲也是味覺養成黃金期,當孩子從小就開始品嘗天然味道,漸漸地就會習慣以及喜歡上食物本身的美味。因此在孩子年幼時,避開多鹽多糖多人工添加劑的超加工食品,選擇原型食物,並以健康手法烹調,就能為孩子的健康打底。
在家庭生活中落實食安教育
即使加工食品無可避免,但買東西看成份是購物時基本原則。成分標示法規修訂後,人工添加物無所遁形,只要練習將商品拿起來翻到背面看一下成分,就可以知道到底加了哪些東西。Michael Pollan(麥可。波倫)在【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一書中提到:要是成分超過五種,甚至連成分名都念不出來,別吃!或是國小三年級小孩唸不出來的成分也別吃!
即使年幼的孩子無法認字,但可以帶著他們數一數成分表裡有多少種不同成分,一大串密密麻麻又看不懂的就可以考慮放回貨架上,不要購買。在資訊清楚的情況下做選擇,至少我們能對每一個選擇感到安心。透過不斷的日常購物選擇練習,我們也能夠相信孩子未來能替自己選擇有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