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剛結束的辦桌活動,對爸爸媽媽來說是兒時珍貴的回憶,對現代很多的孩子們是初體驗,有些孩子甚至完全聽不懂「呷辦桌」這三個字!早期台灣人民普遍不富裕,遇到婚喪喜慶無法上餐館慶祝,就在自家前埕煮一桌又一桌的澎湃菜餚,邀請親朋友好友共同享用。辦桌可是非常費時費力,有「十日前,八日後」的準備及收拾功夫,更是需要出動整個左鄰右社全體動員來幫忙!因此呷辦桌總是與人生重要的時刻緊密相連。



這次的辦桌,以家傳菜為主題,邀請十位說菜人分享每道菜餚背後的溫暖故事。親情之間的流動,都在這一道道親手做的料理,互相輪轉及表態。舉其中一道「溫暖女兒心的麻油雞」:是去世外婆留下來給媽媽的家鄉滋味,媽媽每次準備這道料理時,總想起外婆,心疼外婆一生為家人奔波勞苦,永遠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後一位。






吃桌之餘,兒食協會講師群準備了豐富的飲食教育活動。早上的古蹟闖關遊戲,帶領親子們認識台灣閩南建築物特色與張家古廟建築特色,孩子們通過「聰明門」拍照並學習與食物相關的吉祥話。



下午的「米好食光」食育學堂,透過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開發設計的米教具,讓大家認識米粒結構及稻米的種植過程,並由食育講師帶著大家一起製作節慶代表米食艾草粿,祈求平安又有財。



緊接著由御鼎興醬油贊助的「媽媽就醬」品味教育,考考大家的舌頭吃不吃得出來化製醬油與天然醬油的差異。



馬不停蹄的活動結束後,問參加的孩子「所以你知道辦桌是什麼了嗎?」,孩子們天真地回答:「就是可以在庭院玩,又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的請客!」


因為這個活動,孩子們才能認識古厝、三宅院,才能體會在自己家辦桌、和一大群小孩在庭院玩的經驗,這是平常在餐廳吃桌菜沒機會感受的。活動從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半,大人吃的很飽、小孩盡情玩了一天,這種露天宴大人真的非常輕鬆耶!
